2018-06

25

盘点:搜狗诉百度专利侵权案到底怎么回事?

来源:本站

百家号01-2608:48

12月29日,对大多数人来说是2017年的最后一个工作日,忙碌的一年即将结束,众人翘首以盼新年的钟声以及即将到来的小长假。然而,也有一部分人在此刻焦灼难耐,百度与搜狗涉及17件专利的侵权纠纷系列案件的双方当事人和代理律师这一天将收到一审判决结果。

12月29日是上述系列案件在搜狗接连被迫撤诉9件案件后、法院作出第一个判决书的日子。2015年,搜狗提起了针对百度输入法的专利侵权诉讼,2017年底到来的第一份判决书对于双方的意义不言而喻。12月29日上午9:00,随着法槌的敲落,上海知识产权法院对该系列诉讼案中的其中一起作出一审判决,驳回搜狗诉讼请求。

这一起案件的宣判,在整个系列案件中只是一部分,但在2017年最后一天被宣布出来,也算是颇有意义的一个结点。如果回溯该系列案件“恩怨”的起源、背景等,实属一场“江湖纷争”。

一时江湖事起

2014年,有大量微博用户反映,在百度搜索引擎中使用搜狗输入法输入文字时,点击搜索候选词会跳转到搜狗搜索页面。因此,百度就搜狗流量劫持一事对搜狗提起诉讼。2015年10月,北京海淀法院一审判决搜狗输入法此举为不正当竞争行为,令其立即停止相关违法行为并赔偿百度各项损失50万元。在北京海淀法院一审锤音刚落之时,搜狗方面向北京知识产权法院提起8项专利侵权诉讼请求,诉称百度旗下的“百度输入法”产品侵犯了由搜狗所享有的输入法技术相关的专利,要求赔偿总额人民币8000万元。

其后11月,搜狗分别向北京知识产权法院、上海知识产权法院及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再提起9项专利侵权诉讼请求,指控百度输入法侵犯其享有的专利权,并提出1.8亿元的巨额赔偿请求。

接着,2016年10月百度向北京知识产权法院提起对搜狗的专利侵权诉讼。诉讼中称“搜狗拼音输入法”和“搜狗手机输入法”侵犯百度输入法10项技术专利,要求搜狗赔偿金额1亿元。自此,双方的专利诉讼之战全面拉开序幕。

两年判决过程

在侵权诉讼程序中,搜狗一开始就提交了约240页的“证据”,可谓精心准备。但对于百度来说,由于本案涉及的是一种软件方法专利,如何在尽量少披露被告源代码的条件下,证明被诉侵权产品没有落入涉案专利的保护范围相对较难。几经周折,在专利律师和工程师的帮助下,百度最终在应诉过程中尝试了不同的证明方式,证明了百度输入法与涉案专利不相同或不等同。

在这样的情况下,出于全面调查事实的考量,一审法院依然选择了采用鉴定程序。包括组织双方选定鉴定机构,确定鉴定检材,组织鉴定专家出庭质证等一系列严谨考量。最终,鉴定专家认为百度输入法与所谓涉案专利存在差别。由于案件影响较大,一审法院又为谨慎,启动了现场勘验程序。在签署保密承诺的前提下,鉴定专家们阅看了百度输入法源程序及源程序的演示过程,并向法官及技术调查官阐述了调查结果。

法院审理后认为,本次案件的焦点问题之一在于“百度输入法是否落入涉案专利的保护范围”。具体来说,涉案专利可描述为“在存储AB这样一个词对时,同时会存储词A、B之间的关联关系”,而百度输入法在背后的实现逻辑是否与被诉专利相同成为关键。

最终,本案历时两年,经历了五次听证及开庭、鉴定程序、现场勘验程序,于2017年12月29日一审结案,法院经审查后认为:百度输入法与涉案专利并不存在关联关系,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技术解决方案。整个审理过程中,法院启用了具备技术背景的人民陪审员、技术调查官对案件的技术事实进行了审理,足见法院对于整个案件的审慎、重视程度。

三大深远影响

随着商业竞争愈演激烈,专利也成为企业特别是科技企业一大“曲线救国”的战略手法。从本次系列案件的主体和诉讼金额来看,可以称得上教科书级别的经典案例,必将会成为今后输入法乃至整个互联网科技公司专利审判参考。

在案件的准备过程中,对于被告方而言,在不披露客户商业秘密(例如程序源代码)的前提下,整个应诉团队通过设计大量的反证实验数据证明了百度输入法没有落入涉案专利保护范围,其所以尝试为今后处理复杂技术型案件中的举证模式提供了一种可借鉴的思路。

对于起诉方而言,在寻求专利战略的实操时,如何进行合理诉求也有了更多资料。谨慎诉讼,不做无意义的纠纷浪费,成为诉方评估下一步行动时的有效参考。

而从社会层面来讲,面对专利权的争议,一方起诉维权,一方应诉对抗,双方将争议交由司法机关公开审理、公正裁判,体现了现代中国企业对知识产权态度的变化,从野蛮生长、拿来主义到对法律规则和诉讼程序的尊重,展示了中国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向成熟阶段转变的过程。通过法律的途径解决权益纠纷,虽然双方各自付出精力和成本,但是双方的权利义务得到法律界定,使得双方在市场竞争中的关系更加稳定,最终真正起到“明辨是非、定分止争”的效果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