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数字经济的迅猛发展,知识产权已成为促进数字领域创新创造、推动数字产业优化升级和保障数字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要素。知识产权贯穿数字经济产业研发、应用、交易等各个环节,对促进数字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引领和支撑作用。近期,《杭州市数字经济产业知识产权战略发展规划(2025—2027年)》(下称《规划》)出台,对该市未来三年数字经济产业知识产权重点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作为全国首个针对数字经济产业的知识产权战略发展地方性规划,《规划》所体现的前瞻性思维和创新举措既具有显著的区域战略特色,亦可为其他地方数字经济知识产权治理提供借鉴与参考。
数字经济代表着先进生产力,包含大量的高价值知识产权创造。在数字经济产业领域,是否掌握核心技术路线和关键技术关乎国家竞争力。目前,我国数字经济领域仍旧存在“卡脖子”现象,产业链、供应链相关环节对外依赖性较高,高端芯片、工业控制软件、核心元器件、基本算法等与数字经济产业相关技术尚未完全掌握在自己手中。这制约了我国数字技术的产业化应用和推广,亟需提升核心领域的高价值知识产权创造水平,牵住数字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创新这个“牛鼻子”,提高数字技术基础研发能力,将发展数字经济自主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规划》聚焦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前沿技术领域,通过建设创新平台、组建创新联合体、推动专利密集型产品产业化、推进专利导航等具体措施,为数字经济产业的技术创新提供了精准支持和指导。此外,为维护创新企业的市场竞争优势,充分激发企业创新创造的动力,促进数字经济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规划》在加强商标、著作权、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等知识产权的保护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这些措施与数字经济产业技术快速发展的特点相契合,以强化高质量知识产权创造、布局和保护为着力点,有效推动核心技术的创新和运用。
知识产权的高效益运用是创新发展的重要路径。知识产权只有与市场经济相结合并进行转化和运用,才能产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近年来,我国数字经济领域创新成果频出,各高校和科研院所拥有大量知识产权,但部分成果仍未能实现有效转化。当下,数字经济产业知识产权交易体系尚不完善,成熟的评估、信息、交易机制尚未建立,数据要素的经济价值未充分释放。《规划》直面“技术供给与需求不匹配”的转化痛点,提出交易平台建设、信息化手段运用、路演推介等多种机制,进一步增强技术供给和产业需求的精准契合,推动形成从研发到实施的完整生态,唤醒“沉睡”专利。《规划》重点关注数据要素这一数字产业的核心资源,通过完善数据确权、评估、流通、应用等流程和制度,充分释放数据要素的经济价值;提出设立产业基金、开展专利质押融资、探索专利保险试点、构建风险分担机制等措施,为创新主体的技术转化提供更加全面的资金支持。概言之,《规划》以“供需对接、数据激活、金融赋能”的全方位立体化举措,将打通从技术研发到市场应用的堵点,有助于提升知识产权转化效率。
知识产权的高水平保护是创新发展的制度保障。随着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知识产权保护愈发成为保障技术创新、促进产业升级和维护公平竞争的重要工具。目前,平台经济、数据产权、人工智能等新领域、新业态的案件司法裁判规则尚需完善。数字经济的强渗透性特征使其能深度渗透到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经济社会全领域,在其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过程中,可能引发跨行业、跨领域的复合型知识产权问题,亟需构建更加高效协同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规划》提出加强各部门的紧密协作,构建全方位、立体化的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格局,完善知识产权行政执法和司法衔接机制,直面数字经济产业知识产权保护中的重点问题。《规划》还提出探索数字经济产业知识产权保护规则、保护模式和司法规则,填补传统知识产权在数字经济领域的空白,对构筑数字社会图景下完备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知识产权服务与人才培养的升级对推动知识产权高质量发展、优化数字产业创新生态具有重要意义,其不仅影响知识产权保护的质量和效果,也能够促进创新成果的转化与应用。数字经济产业对知识产权服务的专业性、便捷性、精准性、国际性提出了全方位要求。《规划》提出打造数字产业知识产权服务集聚区,为数字经济产业提供更加专业、集中的知识产权服务。集聚区依托数字经济产业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建设,有利于推动知识产权智能创造主体和数字运营平台多元化发展、知识产权智慧服务模式持续创新、知识产权数智管理全面应用,提升数字经济产业链的整体服务质量。
此外,数字经济也对知识产权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既需要精通传统知识产权法律,又要掌握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原理,同时需具备数字化工具应用能力、国际化视野以及动态学习能力,以应对数字技术跨界融合、产业快速迭代、全球化竞争加剧带来的诸多挑战。《规划》提出建立健全知识产权人才培养体系,通过外地引进和本地培养相结合的方式,引进和培养更多精通法律、熟悉技术、具有国际视野的复合型、高端化、国际化的知识产权专业人才,充分契合数字经济时代知识产权人才需求的深刻变革。
知识产权管理作为知识产权全链条中的重要一环,不仅在创造、保护、运用中起到核心纽带作用,更是实现创新价值最大化的关键支撑。随着数字经济产业的飞速发展,亟需通过构建全流程管理、应用数字化工具和实现标准化融合的知识产权管理模式,提升风险防控能力,维护产业链安全稳定,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规划》从建立重大项目全流程知识产权管理机制、加快推进知识产权数字化改革、推进数字经济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标准化建设三方面对知识产权管理的优化升级进行系统性设计,体现由“被动保护”向“主动治理”、由“分散管理”向“全链条管理”的转型思路。具言之,《规划》通过建立重大项目全流程知识产权管理机制,确保了知识产权在数字经济产业重大项目的各个环节中的有效管理,帮助规避项目过程中的知识产权风险,提高产业链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此外,《规划》提出鼓励和推广数字经济企业实施国际和国家标准,将知识产权管理融入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增强企业创新与知识产权管理水平,有助于降低企业合规风险,增强企业竞争力。
文章来源:中国知识产权报